时间:2020-06-26作者: 分类:国产车身拉桿套件15,000元以内让车硬起来
不管你的车有多好,碰到国内这种凹凸不平有如Rally般的路面,加上有时高速操驾,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爱车就已变形,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钣件撕裂,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最好加装拉桿来增加车身强度,降低变型的产生。
安装拉桿好处多
简易强化保平安
先来了解一下车身为什幺会「变形」?车台是一个「笼型」的结构,然后所有的钣件锁在这个结构上形成所谓的车壳,问题来了,笼型结构是真空的(总要坐人吧),纵向之间的大樑虽然距离较短,仍有些许的刚性问题,像是A柱、B柱与C柱之间(部分双门车型没有B柱设计),就算车厂再怎幺样的强化设计,还是有变形的机会(这个现象你可以在顶高机上开关车门时有所体会),不过除非遭受碰撞,纵向的结构较不会影响乘员安全,但是横向就没有这幺简单了。
车身拉桿称之为「Strut Bar」,直接翻译就是「抗压桿」、「支柱」的意思,简单来说就是增加支撑力的东西。以常见「三厢」设计的房车来说,可简单分为引擎室、车室以及行李厢,这三个「口字型」结构的横向没有太多的连接,像是左右B柱之间以及行李厢的横向…等,高速过弯的G力会造成钣件些许的扭曲,便会让驾驶者有「不扎实」的感觉,利用拉桿连接两侧的钣件或大樑提昇车身结构的硬度,也可增加横向的支撑力。
另外有许多活动机件会与车身钣件结合(两侧避震塔、三角架与后下拖曳臂…等),车辆行进间这些活动机件会不断地「左右拉扯」或「上下撞击」车台与钣件,自然提高了变形的机率,利用拉桿或结构桿的装设可以有效分散应力,提高活动机件的强度,抑制变形或是位移的现象发生。
铝合金最好用
轻量化刚性足
市面上的拉桿产品非常多,可是拉桿到底是什幺材质?到底是如何生产的?本刊带你一探究竟。
拉桿可使用的材质非常多,像是高档的Carbon、钛合金或是铝合金…等,Carbon与钛合金皆有与众不同的纹路与颜色,更拥有高刚性、质量轻的优点,但是材料的成本过于高昂,大部分的拉桿製造商不採用量产的方式製作,不过仍可利用订作的方式取得,而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材质是铝合金材质。
每一组拉桿在製作之前需透过实车测量进行开模的动作,简单地说,就是先把拉桿的雏形製作出来,待长度、角度等各项细节确定之后才会进行「定模」的动作。未加工之前的毛料是採用T6061或是T6063铝合金,再透过「铝挤压」的方式成型,此方式可製作出空心且内部有强化结构的铝合金桿型材料,达成产品所需的轻量化与强度,除此之外,此材质更有容易成型的优点,拉桿有许多需要弯曲的地方,T6061与T6063可透过弯管机将所需的弯度製作出来(没有其他材质过软或过硬不易成型的问题),待所有组件备齐之后,就是将其组合起来啰!使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将组件结合,「鱼鳞点焊」的方式可让每个接点强度足够,不会轻易脱离或断裂,当然为了产品美观,最后皆会施以抛光与烤漆的加工步骤。
拉桿种类繁多
刚性强化全靠它
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出车身刚性提昇后的差异,但是大家都能了解拉桿的加装是「有备无患」。市面上的品牌非常多,拉桿种类更是目不暇给,拉桿到底有几种?分别是强化哪些地方呢?以下是本刊大略整理市面上常见的拉桿种类。
拉桿加装的第一顺位—引擎室拉桿
由地面传递上来的应力有一部分被轮胎与避震器所吸收,剩下的部分就由避震塔接收了,如此长时间的撞击,避震塔钣件就有变形的可能,不过变形程度因车而异,有些会造成钣件隆起,太过严重会导致钣件破裂,因此引擎室拉桿为车身刚性强化的第一优先。
引擎室拉桿就装在避震塔上,藉由拉桿两侧的盘型(或圈型)结构可以强化避震塔钣件,中央横桿连接两侧的避震塔,以分散地面传递上来的应力,降低变形或破损的机会。正因为避震塔不断处于被撞击的情形下,初期的变形是肉眼无法察觉的,所以建议新车买来就要立即装上,否则避震塔变形会发生装不上去的问题喔!另外有一项产品为后上拉桿,作用与引擎室拉桿相同。
历史悠久的拉桿—B柱拉桿
为什幺会下这个历史悠久的标题呢?因为这个产品出现的时间非常长(仅次于引擎室拉桿),也许是大多为通用型的设计。其实此产品是装在车室内,而且是平贴于地毯上,ㄇ字型的顶端分别锁于两侧安全带的下方固定螺丝上,然后利用可调宽度的方式直接卡在门槛内侧,安装之后的效果非常显着,整部车会有硬梆梆的感觉,不过本刊要稍作提醒,安装B柱拉桿时要特别小心,否则会刮破地毯喔!
底盘稳定性强化—前后下拉桿
这一类型的拉桿大多有一个非常特别之处,装设的位置会是左右两侧的「活动机件」,比方说三角架的衬套、后拖曳臂与大樑的结合点,这些都是左右独立作动的机件,在车辆行驶间不停地左右拉扯与上下作动,藉由拉桿连接两个独立作动的机件,以增加行车的稳定性,更能避免活动机件的位移,延长活动机件的寿命。
车体刚性强化—底盘下拉桿
底盘下拉桿又称之为结构桿,依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两点式、四点式、井字型与V字型…等,可说是种类繁多、千奇百怪。有别于上述的前后下拉桿,有许多底盘下拉桿是结合在两侧大樑上与车体上,增加横向的支撑点达到车体刚性的提昇,比如说前下支臂与两侧门槛下方大樑连结,或是两侧门槛下方大樑横跨排气管的拉桿…等,降低过弯时车体扭曲的机率,无疑提高了车身稳定性。
两厢车型专用—后厢拉桿
强调操控时的灵活度、较短车身好停车的设计,愈来愈多车厂推出所谓「没屁股」的车型:掀背车(两厢车型)。现代人喜欢掀背车的优点,却不得不接受其缺点,由于掀背车少了后方的行李厢,车尾的刚性没有四门车型来得优异,也因此容易有异音的产生,于是许多拉桿厂商会针对此车型推出专用的后厢拉桿。此类型的拉桿有许多安装位置不同的设计,比如说直接锁在C柱上、横跨在备胎盖两侧的车体上或是拉桿做成「ㄩ字型」将整个后厢框住,或者是连接底盘备胎两侧的大樑上,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提昇掀背车后厢的刚性。而这类型的拉桿也有推出对应三厢车的产品喔!
拉桿简单安装
了解步骤没问题
市售的拉桿套件多是採用不需另行钻孔的方式,包含螺丝也是沿用原厂的,但有些拉桿是安装在原厂的预留孔上,可是预留孔上并没有螺牙,所以需要利用特殊工具将螺牙攻进孔内才能进行安装,而有部分的拉桿产品需要钻孔或是切除些许的内装,因此在安装前需先了解位置。
拉桿的安装并不困难,只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即可。引擎室拉桿在安装时记得要先装「座」再装「桿」,这时候你或许会发现,桿与座的结合孔对不到,如果差距很小,在稍微的调整之后仍可安装,但如果差距过大,就表示爱车的避震塔已有些许的变形,虽然市面上有推出通用型可调式的引擎室拉桿,不过本刊并不建议使用,因为这种产品的準确度不足、效果也较差。其它部分拉桿只要按照步骤安装即可,大多不会有问题,只是要记得,螺丝上紧之后需再用扳桿锁紧约20度左右,确保螺丝没有鬆脱的疑虑。
市面上的拉桿样式非常多种,几乎可以锁的地方都有拉桿可以对应,安装拉桿由于支撑点的增加,整个车体会失去弹性、变得硬邦邦,如此一来反而会失去乘坐的舒适性,因此安装拉桿时要仔细考虑,并不是多拉就零缺点喔!另外,有部分的下拉桿因为需要闪避底盘机件,位置会设计得较低,加上许多车友都有降低车身,这时候要特别注意,如果经过路面凸起的地方,会容易撞击到拉桿,不小心一个拉扯,很可能造成底盘机件损坏或是钣件撕裂。
安装拉桿之后要注意位置是否会过低,以免撞击地面凸起物造成车辆损坏。
拉桿上车刚性足
操控路感皆提昇
车身刚性是否提昇并不是一般汽车使用人可以感受得到的,因此本篇邀请知名车手:格立特陈二哥使用平日代步的Focus做拉桿安装前后的实际路测,更为了增加测试的可信度,在前门与尾门分别做上刻度,以便得知车辆在顶高机上是否真有变形的可能。
先在平地上将刻度做好并对齐,再将测试车辆顶高,量测的结果得知,前门并没有变形的问题,刻度仍与平地时相同,由此可知Focus的车侧刚性还不错,不过尾门的刻度出现些微的偏差,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情形,两厢车尾门的刚性原本就较为不足,待拉桿安装之后再进行一次测量,发现尾门的刚性提高了,刻度的偏差也消失了,证明拉桿确实有其效用。另外,陈二哥在安装前后的实际山路测试之后表示,车头的指向性提高了,路感的回馈也比较明显,车尾的扭动变小了,过弯的速度可以提高许多,但是行经路面不平整的地方时,车身的弹跳比安装前明显,感觉整部车变硬了。